•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概况
  • 来源: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4-20 作者:生命科学研究院 校对:刘婷婷 审核:周秀琼

  •   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本中心围绕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再生医学的前沿课题,旨在通过利用广西特色中草药、结合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并行展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解决现代创伤修复中的关键问题,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基于依托单位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力争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汇聚人才,并着力于体制创新,将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基地、再生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外科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成员组建的“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入选“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011年,本中心获批自治区“特聘教授岗位”;2013年5月,本中心与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合作,设立“张兴栋院士工作站”;2014年,本中心聘上海交通大学戴尅戎院士,设立“戴尅戎院士工作站”;2014年4月,获批“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8月,获批“广西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10月,获批“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9年10月,获批“广西再生医学人才小高地”。依托上述科学平台及学校外科学研究团队,本中心形成了院士工作站、特聘专家、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国际合作实验室、人才小高地为基础的团队,重点开展现代创伤与组织修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干细胞再生医学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中心/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1.主要研究方向:

       (1)广西特色中草药引导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基础研究;

       (2)运动系统修复重建与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3)组织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4)心脑血管及神经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2.研究内容:

       (1)广西特色中草药引导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基础研究

      中草药是再生医学药物研究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一些广西特色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对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及相关研究,充分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的潜力和研究价值。

          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刘倩博士、宋德志博士、陈蔚蔚博士、林茜茜硕士。


    (2)运动系统修复重建与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骨组织及周围神经修复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赵劲民教授、韦庆军教授、苏伟教授、沙柯教授、殷国前教授、郑立研究员。

      依托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手外科”,团队在骨与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及实用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实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为骨与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提供了指导; 引入3D打印技术用于组织修复与器官重建,探索异体细胞用于骨/软骨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学术带头人赵劲民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第二届“八桂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编委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首席专家。赵劲民教授先后荣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特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5年来发表文章SCI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共计10余项。2019年,赵劲民教授入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 

      2013年5月,本中心与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获准为广西第一批院士工作站之一。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本研究方向建立了原创性的生物材料组织诱导性理论,处于国际前沿,开拓了当代生物材料科学发展的新方向。团队以组织修复及功能恢复为总体目标,瞄准组织工程前沿,着重于生物材料、骨关节植入物、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等方面研究;设计新型实用的骨、软骨修复材料,并结合干细胞技术,不断深入分析材料对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机理;建立材料与特异性生物信号通路的联系,指导材料设计;引入纳米技术、电仿技术等仿生设计组织特异性的活性生物材料。

     

    (3)组织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复合自体干细胞和免疫源性极低的脱细胞支架材料及脱细胞骨、自体干细胞、干细胞富集化技术开展骨缺损修复的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旨在探索骨缺损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发现符合临床需求的骨缺损再生治疗方案。

      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赵劲民教授、宗少晖教授、秦安博士、周波副教授。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赵劲民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劲民教授主持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电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开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学的应用;主持实施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骨碎补总黄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展了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中医药有效成分促进组织器官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为骨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

      本方向学术骨干宗少晖教授、秦安博士、周波副教授,发明了组织干细胞分离仪,通过实验探讨自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及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自体干细胞在骨缺损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一系列临床应用工作。目前骨干人员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56篇,影响因子超过240分。

      本科研团队还开展了同种异体骨组织和异种骨组织脱细胞支架研究,开发出能有效去除骨组织内免疫源性蛋白的新技术,成果“天然组织来源的脱细胞联合脱钙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并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化发展。团队研发了自体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富含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技术,并发明了自体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的自动分离仪,并将进一步实现产业化。2014年,再生医学研究中心聘上海交通大学戴尅戎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站”,获准为广西第二批院士工作站之一,开展相关转化研究。


    (4)心脑血管及神经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将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等技术用于心脑血管及细胞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心肌增生与重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诱导天然心脏干细胞启动心血管再生的研究;神经再生发育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伍伟锋教授、谭国鹤教授、陈莉副教授、黄凯教授、孔清博士、黄炎兰博士。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伍伟锋教授,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专家,现任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广西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带头人,担任国家先心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及培训导师,牵头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年介入手术量稳居全国前十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2014年,主持完成的课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带头人谭国鹤教授,神经生物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广西第四批“神经生物学/解剖学岗位”特聘专家、广西自治区第18批“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在中国神经科学顶级研究机构担任科研骨干,担任广西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也是中科院最重要的青年科学家组织之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副理事长。谭国鹤教授近5年SCI论文总影响因子>120,被引3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广西特聘专家科研专项1项、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工程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73子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B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获中国、日本神经科学学会等国内外学术机构多项学术奖励;第十三届“广西青年科技奖”、第十九届“广西青年五四奖章”和“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学术水平深受国内外同行认可,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